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技 > 正文
微速讯:邓超《中国乒乓》扑街,电影真那么差吗?
来源:哔哩哔哩     时间:2023-02-21 14:54:52

邓超《中国乒乓》在经历了跳档后,上映首日票房不过千万,迄今累计春节票房不到八千多万,预估最后一亿出头成绩收官。赔钱已成定局。


【资料图】

那《中国乒乓》电影真的烂吗?为什么没人看?

先不起高调,拿身边人说话。

我说请朋友去看《中国乒乓》,对面第一反应是不去。我说为什么呢?他说:“讲中国乒乓能有什么好看的。中国乒乓不是天下无敌吗?”

确实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。中国乒乓就是天下无敌。既然无敌、就代表了没有冲突、没有对决、没有宿敌搏杀的刺激感,为什么看?

我说《中国乒乓》讲的不一样。讲的是中国乒乓球陷入低谷的那个时间段。他说那又怎么样呢?陷入低谷怎么了?不还是照样爬起来了么?我们现在不还是世界独一份吗?

朋友还说,就算不看他也能猜出剧情。

大致剧情就是“乒乓球陷入低谷—新教练背负压力入职—面对难管队员、家庭不理解—力挽狂澜让队员服气—然后获得成功、赢得尊重”。

说实话,这样的猜测多少带有片面跟刻板。但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你看完了会发现,电影也确实没有逃离这种刻板。

这种好莱坞式《点球成金》《成事在人》《光辉岁月》的套路剧情。真的不怪观众。在大众印象里。中国乒乓就是所向披靡。我们都知道。那种低谷只是暂时的。对于一部已揭晓答案的电影。你真的很难让观众在提起兴趣。

除了这个原因。《中国乒乓》还有很多禁区。

作为国球,《中国乒乓》只能正面的、主旋律的呈现。本质上它难逃献礼片的制约。它更不敢也不可能针对体制、针对个人、甚至是针对角色有脱离现实的改动跟控诉。所以这也决定了电影里不能有类似《百万美元宝贝》那种最后失败了、残疾了、完蛋了反鸡汤的剧情。

而角色更不能有类似李娜有一个反体制的英雄形象。既然如此。当人物、当形式、当角色在还没有开拍时便被定型。这样一部全方位被剧透的电影对观众还有什么吸引力呢?

当然我并不是否定《中国乒乓》,我个人觉得还不错啦。在并不讨喜的情况下、在我们知道举国体制跟集体主义本就是个体的反面情况下。电影很聪明的规避了这个敏感点,最后将新旧的倾轧演变成了新旧的交替。

导演邓超这次拍的很有诚意,相比前几部懂得了取舍、更收起了自以为是。时代还原、转场跟镜头处理也蛮有质感。表演上以诚动人、收起了泛滥的情绪。

不过还是那句话。这是一部从一开始就被定格的作品。

拍的再有诚意。有些东西你只能在框架下。比如在对对手的刻画上,还是稍显呆滞。比如对正面选手角色的塑造,同样是走马观花。在我看来。中国体育片最大的痼疾,就是将敌我刻画成正反两面、将成功归功于努力跟拼搏,无视个体的天赋跟想法。这次邓超也躲不过去。

这依然是一部以集体主义为纲的主旋律电影。个体的存在、人物的想法被完全抹杀。再厉害的选手都是实现超越的跟宣传的工具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